一、专业简介 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1. 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专业代码:071002
2. 中文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我校该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我校生物学一级学科2017年获得安徽省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生物技术专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1999年招生以来,依托我校医科背景及良好的生物学和药学基础,发挥教学、科研和医疗综合优势,旨在培养可适应和满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医疗卫生等企事业单位需求,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生产管理和产品研发,以及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相关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物技术复合人才。要求学生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可以从事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能开展前沿应用技术研究。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医药相关行业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新技术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具有较强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
3.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4. 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
5. 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6.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7.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追求卓越;
8.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视野。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应用实践;
2. 掌握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三)技能目标
1. 初步具备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技术;
3. 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和酶工程、基因编辑、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以及微生物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具有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
5. 熟练使用网络并熟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独立阅读和查阅专业文献;
6. 掌握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科技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二级统考;
7. 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
8. 了解部分生物制品的典型工艺流程、熟悉主要工序的操作过程和主要设备,具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知识,能够按照GMP要求实施生产、管理。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 生物工程
五、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类别 | 名称 | 学分 | 学期 | 学时分配 |
课内实践 | 入学教育 | 1 | 1 | 1周 |
军事训练 | 2 | 1 | 2周 | |
企业见习 | 1 | 4 | 1周 | |
毕业实习及论文写作 | 24 | 7,8 | 24周 | |
毕业教育 | 1 | 8 | 1周 | |
第二
课堂实践 | 创新创业教育 | 6 | 2-7 | 6周 |
社会责任教育 | 6 | 1-6 | 6周 | |
素质拓展 | 3 | 2,5 | 3周 |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依据《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五十二条执行。
八、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分必须达到199.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68门,必须修满126.5学分;专业限修课7门,必须修满 12学分;专业拓展选修11门,必须修满 9学分;科研素养提升5门,必须修满 4学分;公共选修课4门,必须修满4学分;课内实践环节必须达到29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必须修满15学分。
符合《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符合《安徽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实施细则(学分制版试行)》(校学位字[2011]9号)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选修指南
1. 必修课程 包括通识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其中通识必修课59学分,专业必修课67.5学分。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必须完成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总计126.5学分)的学习。
2. 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包括科研素养提升)共23门,学生应从中至少选修25学分;公共选修课4门,累计4学分。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必须完成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29学分)的学习。
3. 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不能互换。
4. 实践环节 课内实践环节29学分,第二课堂15学分。
5.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关文件要求,第二课堂成绩单采取积分折算学分办法,针对思想素质养成与政治觉悟提升、文化素养与文艺修养、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五大模块,在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社会责任三方面对学生提出学分要求,修满学分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
6. 毕业论文(设计) 包括开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毕业答辩共24周。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通识课程(含实验):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共 1058学时,59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各门课程设置如下:
*通识教育选修课包含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学校购置的网络课程(慕课),每年组织一次遴选认定,学生可以登录选课系统查看课程清单。
(二)基础课程(含实验):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各门课程设置如下:(共 378学时,21学分)
学期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课程负责人 | 学分 |
1 | 学科基础 | 无机化学 | 27 | 27 | 1.5 | ||
1 | 学科基础 | 有机化学 | 36 | 36 | 2.0 | ||
1 | 学科基础 | 化学实验 | 36 | 36 | 2.0 | ||
2 | 学科基础 | 分析化学 | 36 | 36 | 2.0 | ||
2 | 专业基础 | 普通生物学 | 54 | 54 | 3.0 | ||
2 | 专业基础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27 | 27 | 1.5 | ||
4 | 专业基础 | 实验动物学 | 36 | 24 | 12 | 2.0 | |
2 | 专业基础 |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 45 | 30 | 15 | 2.5 | |
4 | 专业基础 | 生物统计学 | 27 | 27 | 1.5 | ||
5 | 专业基础 | 科学文献检索与阅读 | 27 | 27 | 1.5 | ||
5 | 专业基础 | 科研设计与学术写作 | 27 | 27 | 1.5 |
(三)专业课程(含实验、临床见习):包括专业核心课(必修,837学时,46.5学分)、专业方向课和拓展课(选修,450学时,25学分),各门课程设置如下:
学期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课程负责人 | 学分 | |
2 | 专业核心 | 生物化学(一) | 54 | 54 | 3.0 | |||
3 | 专业核心 | 生物化学(二) | 54 | 54 | 3.0 | |||
3 | 专业核心 | 微生物学 | 54 | 54 | 3.0 | |||
3 | 专业核心 | 微生物学实验 | 27 | 27 | 1.5 | |||
3 | 专业核心 | 基因工程 | 45 | 45 | 2.5 | |||
3 | 专业核心 | 基因工程实验 | 72 | 72 | 4.0 | |||
3 | 专业核心 | 细胞生物学(双语) | 63 | 63 | 3.5 | |||
3 | 专业核心 | 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整合实验课) | 63 | 63 | 3.5 | |||
4 | 专业核心 | 遗传学(双语) | 45 | 45 | 2.5 | |||
4 | 专业核心 | 酵母基因组编辑(整合实验课) | 45 | 45 | 2.5 | |||
4 | 专业核心 | 细胞工程 | 45 | 45 | 2.5 | |||
4 | 专业核心 | 细胞工程实验 | 36 | 36 | 2.0 | |||
4 | 专业核心 | 生物信息学 | 27 | 27 | 1.5 | |||
4 | 专业核心 | 生物信息学实验 | 54 | 54 | 3.0 | |||
5 | 专业核心 | 蛋白质与酶工程 | 36 | 36 | 2.0 | |||
5 | 专业核心 | 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 | 27 | 27 | 1.5 | |||
5 | 专业核心 | 合成生物学 | 18 | 18 | 1.0 | |||
6 | 专业核心 |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 72 | 72 | 4.0 | |||
5 | 专业限修 | 专业限修模块(该模块选修不低于12.0分) | 生物制品学 | 36 | 36 | 2.0 | ||
5 | 生物制品学实验 | 18 | 18 | 1.0 | ||||
5 | 发酵工程 | 36 | 36 | 2.0 | ||||
5 | DNA前沿技术(双语) | 18 | 18 | 1.0 | ||||
5 | 生理学 | 54 | 54 | 3.0 | ||||
5 | 生理学实验 | 18 | 18 | 1.0 | ||||
5 | 医学免疫学(双语) | 36 | 36 | 2.0 | ||||
4-7 | 专业选修 | 专业拓展模版(该模块选修不低于9分) | 生物技术制药 | 36 | 36 | 2.0 | ||
4-7 | 病原生物学 | 36 | 36 | 2.0 | ||||
4-7 | 生命科学常用技术与方法 | 54 | 27 | 27 | 3.0 | |||
4-7 | 医药生物技术前沿 | 36 | 36 | 2.0 | ||||
4-7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27 | 27 | 1.5 | ||||
4-7 | 生物医学材料(双语) | 36 | 36 | 2.0 | ||||
4-7 | 生物化工原理 | 36 | 36 | 2.0 | ||||
4-7 | 药理实验方法学 | 18 | 18 | 1.0 | ||||
4-7 | 生物药物临床前评价 | 18 | 18 | 1.0 | ||||
4-7 | 代谢生物学 | 27 | 27 | 1.5 | ||||
4-7 | 结构生物学 | 27 | 27 | 1.5 | ||||
4-7 | 专业选修
| 科学素养提升模块(该模块选修不低于4学分) | 肿瘤分子生物学(双语) | 45 | 45 | 2.5 | ||
4-7 | 重大疾病分子机制 | 36 | 36 | 2.0 | ||||
4-7 | 基因编辑 | 18 | 18 | 1.0 | ||||
4-7 | 生命科学前沿与进展 | 36 | 36 | 2.0 | ||||
4-7 | 科研思辨与创新 | 18 | 18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