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人才流动——
人才汇聚夯实创新高地
光明日报本报记者 马荣瑞 06-28
在bat36中国官方网站教授徐马飞的办公桌上,放置着一只马克杯。杯子上,徐马飞和博士同门的笑脸拼成了一个英文单词“LAB”(实验室)——那是2019年的3月,徐马飞在美留学期间的导师荣休时赠予学生们的礼物。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徐马飞的师兄弟们遍布全球,他本人则来到安徽合肥从事基因转录与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研究,潜心生命科学研究。
“在安医大,我有广阔的实验空间,可以轻松搭建科研团队,还能带博士生。”2020年8月,在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结束博士后研究后,徐马飞最终决定来到安徽“创业”。
“所有学科建设都有赖于师资建设和人才引进。在资源和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机构,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诚恳、开放、合作的氛围。”去年元月,由南京医科大学引进的正高级人才周洪开始担任安医大bat36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并负责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对于如何“引才”“聚才”,他有着自己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加速推进,安徽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等城际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各项人才一体化合作。例如,在徐马飞所供职的安医大,近年来就出现了引才“井喷”现象:2019年,引才42人;2020年,引才49人;今年,78人的引才计划已经通过学校论证。
值得指出的是,自今年2月19日起,长三角人才流动进一步松绑。来自江、浙、沪、皖(合肥)的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户口时,只需在迁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即可,再也不用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间来回奔波。
这项新政推行还不到一周,扎根安徽医科大学的徐马飞就将位于上海闵行的户口迁来合肥蜀山,成为一名“新合肥人”——他也是享受长三角地区跨省户口网上迁移便民措施的第一人。据合肥市委组织部人才综合处处长高杨介绍,仅2020年,安徽合肥就新引进本科及以上人员9.6万人。
人才流动,好比“礼尚往来”。今年3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组织部门就紧扣与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重要领域和岗位,选派17名苏浙皖干部和17名上海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跨区域挂职。
“挂职和参加培训班、考察团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挂职干部将挂职工作时接触到的新理念、新工作方法和原来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2020年6月,安徽省政协常委、阜阳市政协副主席、阜阳市工商联主席聂磊挂职担任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协助分管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工作。
挂职上海之前,担任阜阳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聂磊在调研时发现,阜阳企业办理某一类型的经营证照的时间比较长,聂磊深入了解之后才明白,问题出在部门之间的数据端口。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呢?带着问题,聂磊来到了上海。
去年6月的一天,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内,聂磊“好好长了见识”:位于指挥大厅中央的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浦东全境的数据信息。在这个“城市大脑”上,浦东新区的应急、公安、急救、环保、建设交通等众多城市管理部门的所有政务信息,涉及亿万字节的大数据都能实现共联共享——入驻部门越多,平台掌握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越多。
让聂磊记忆犹新的,还有挂在管理中心大厅里的一句标语:“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上海挂职一年,聂磊“想明白了好多事”。“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解决问题时要有一个精准的工作态度,再加上科技的支撑,事情就干成了。”聂磊说。
今年6月,聂磊的上海挂职生活即将结束,而长三角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机制正逐渐步入正轨。6月15日,合肥市委组织部与上海市松江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第一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培训班,来自合肥、芜湖、杭州、松江等9个地市的45名高层次人才参加了培训。在这些受训人员中,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4名、人才工作者1名。
通过积极参与、发起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共同推出人才驿站、人才绿卡、人才联评、人才培训等试点合作项目,近年来,安徽更深地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建设,一体化试点举措正不断落地。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高杨说,“就是搭建长三角人才交流平台,在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
(本报记者 马荣瑞)